1-1 使用者故事

本團隊先以發散式使用者故事「身為一個 A,我希望 B,從此以後 C」探索真實情境與痛點,再進一步探討關鍵需求,轉化為用戶/代收員/後台三個角色端的功能故事,據此界定專案的核心功能與延伸功能。

1-1-1 初期發想

  • 身為一個在外租屋的大學生(A),我希望可以一鍵預約代收垃圾(B),讓我不用再追著垃圾車跑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經常出差的業務員(A),我希望可在回家前預約收運(B),從此不用擔心垃圾在家堆積發臭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住五樓沒有電梯的租屋族(A),我希望接單員能上樓拿垃圾(B),省去搬運垃圾下樓的麻煩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跟室友合租的學生(A),我希望可以有人共同分垃圾處理費(B),解決誰該丟垃圾的問題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準備搬家的留學生(A),我希望能快速清掉不帶走的雜物(B),不留一堆垃圾讓房東處理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寵物飼主(A),我希望能定期收走尿墊與便便垃圾(B),減少室內異味並保持環境整潔(C)。

  • 身為一個愛漂亮的媽媽(A),我希望不用很狼狽出門倒垃圾(B),不與鄰居社交也能輕鬆處理垃圾(C)。

使用者故事歸納(初期)

我們從前期發散式的使用者故事中,歸納出三大類型的需求場景:

  1. 生活情境導向

    • 上班族、學生、夜班族、獨居者等

  2. 痛點導向

    • 無法配合垃圾車時間(作息衝突、長期出差)

    • 垃圾量大或分攤問題(與室友、家庭成員)

    • 缺乏便利性(樓層高、電梯不便慮等)

  3. 功能導向

    • 希望「彈性預約」、「專人代收」、「一次性清運」、「簡單操作」等核心功能

1-1-2 功能發想

經過初期發想,以用戶端、代收員端、後台管理端三端角色 ,依循「身為 A → 我需要 B → 幫我解決 C」,近一步發想功能面。

1.用戶端 (User)

身為一個(A)

我需要(B)

這能幫我解決(C)

用戶

一鍵預約代收垃圾服務

無須追垃圾車,節省時間與心力

用戶

查看代收服務範圍(地圖可用區域)

確認住家是否在服務範圍內,避免白跑

用戶

追蹤代收進度(ETA+即時位置)

放門口後就能安心,看到「已收運」回傳照

用戶

訂閱固定週期代收(包月 / 次卡)

不必每次下單,長期保持環境清潔

用戶

選擇垃圾種類(一般/資收/大型)

確保不同類型垃圾被正確處理、計價

用戶

LINE 快速註冊(Login)

免填表單,3 秒完成開戶

用戶

帳戶管理(地址 / 方案 / 貼紙補發)

隨時更新資訊,避免收運錯誤

用戶

綁定付款方式(LINE Pay / 信用卡)

自動扣款,縮短結帳流程

用戶

查看收費標準與計費明細

明白每公斤、每次超重需付多少

用戶

與代收員即時聯繫(留言板)

臨時取消或補充說明即時處理

用戶

查詢最近垃圾站(子母車)位置

萬一急需自行丟棄,可快速導航

用戶

QR 掃碼或會員驗證使用垃圾站

限定會員丟棄,減少亂倒垃圾

用戶

積分 / 折扣機制(回收返點)

提升黏著度,鼓勵分類與回收

2.代收員 (Deliver)

身為一個(A)

我需要(B)

這能幫我解決(C)

代收員

接收新任務推播通知

即時掌握每日收運量,避免漏單

代收員

查看用戶地址、樓層與垃圾種類

能事先準備工具並估算搬運時間

代收員

系統自動導航與最佳路線

減少繞路,提升單位時間效率

代收員

與用戶直接聯繫(留言/通話遮號)

快速處理特殊需求,降低溝通成本

代收員

QR 掃碼+藍牙秤重後上傳照片

為收運完成提供證據,避免爭議

代收員

包月服務行事曆(自動派班 ≤ 25 單/日)

清楚每日工作量,便於安排休假

代收員

每日 / 月結算報表(件數、公斤、獎金)

透明查看薪酬與績效,增加工作動機

3.後台管理端 (Admin)

身為一個(A)

我需要(B)

這能幫我解決(C)

後台管理員

管理代收員帳號與排班

確保每日人力充足並符合法規工時

後台管理員

設定服務區域 / 圈選地圖

精準控制營運範圍,便於階段擴張

後台管理員

監控垃圾站容量與清運需求

及時派車清運,避免滿溢投訴

後台管理員

設定價格方案與優惠機制

彈性調整營運策略,刺激用戶成長

後台管理員

管理用戶投訴與評價

快速處理負評,維護服務品質

後台管理員

訂單管理(狀態流轉 5 階段)

即時查看進度,問題單可手動調度

後台管理員

處理突發狀況(轉派、延遲、超重)

保證訂單完成,降低客服成本

後台管理員

派單 / 路線演算法權重設定

持續優化成本與效率

後台管理員

營運儀表板(DAU、留存、完成率)

以數據驅動策略、匯報投資人

Last updated